
姓名 : 洪添謀
電話 : 076935599
手機 : 0936360606
里辦公室地址 : 湖內區大湖里民權路2號
現任里長
![]() 姓名 : 洪添謀 電話 : 076935599 手機 : 0936360606 里辦公室地址 : 湖內區大湖里民權路2號 |
服務理念
致力主張社區資源為全體大湖里民眾所,全民共享。配合政府與人文協會關懷弱勢、兒少、單親、獨居長者,竭力扶助推動社會福利工作。
|
里幹事
里幹事 莊喆文
電話: 07-6991221
|
里界(面積)
土地面積約2.783平方公里
本里位於湖內區的東部,北與臺南市仁德區中洲里隔二層行溪為界,西北方連接本區田尾里,西鄰為海山、海埔兩里,南接湖內里,東則與路竹區甲北、甲南兩里接壤。 |
沿革
本里因舊聚落「大湖街」而得名,大湖街自清初即為長治里的主要街市,由於該街首度被紀錄於康熙58年(西元1719年)陳文達的《鳳山縣志》中,因此可推測成街的時間應在康熙40或50年代,其後一直以二層行溪南岸主要街市的地位,成為長治里的核心聚落。日治時代本地區於明治30年(西元1897年)首度成立地方行政單位,其名稱即為大湖辨務署,署址設於大湖街,管轄範圍包括長治一圖里、長治二圖里、文賢里及維新里全部,(王世慶,1991:177)換言之,今日的路竹、湖內、茄萣、永安四區,當時即以大湖街為行政中心,其後復於明治42年改設為大湖區,行政中心亦設於大湖街。至大正9年與圍仔內區合併為湖內庄時,才因大湖區的人口數與土地面積皆較小,而使庄役所的設置地點被圍仔內庄爭去,大湖街雖因此喪失地區的行政主導權,但因位置適介於臺南市與路竹、岡山之中途,縱貫鐵路、縱貫公路皆經過大湖街,縱貫鐵路更有車站以「大湖」為站名,故本里仍為本區各庄出入臺南、高雄的主要門戶。此外更有區道連接湖內、海埔等庄,而在日治時代更曾於昭和12年(西元1937年)鋪設輕便軌道,由本庄東經路竹一甲,連接阿蓮,使得本庄在當時成為路竹、阿蓮、甚至田寮等區鎮的出入必經之地。?戰後改湖內庄為湖內區,原大湖大字設為一里的規模太大,因此在南半部設大湖里,劃北半部另設田尾里。
大湖、大湖街、湖街:雖然根據清朝所編地方志的紀錄,大湖成街的時間須推遲至康熙四、五十年代,但「大湖」這個地名出現的時間其實應該更早於文獻紀錄的年代。陳文達的《鳳山縣志》中,除首次出現「大湖街」外,另外在該書<規制志>水利條中有關於「大湖埤」和「大湖庄」的紀錄. 「大湖埤 在長治里。有泉。灌大湖庄之田。偽時所築」 根據這段文字,雖然無法進一步釐清究竟是設庄在先或築埤在先,但在明鄭時期已有「大湖」這個地名殆無疑義。地名的起源,根據《臺灣地名研究》的解釋是,往昔大湖四周的湖內庄一帶,連續都是湖水漫漫的狀態,故名「大湖」。(安倍明義,1938 : 250)所謂的漫漫湖水,應該就是指舊蟯港內海。大湖埤的水源來自泉水,由此可判斷其水出自大湖臺地,由於順沿地勢匯集於地表低窪處,再經人工修築成埤,而在這海岸地帶形成的聚落,也名為大湖庄,並以大湖埤水灌溉該庄之田。及至康熙四、五十年代,開發時間既久,復以地當南路往府郡要路,遂發展成街市,與下陂頭街(今鳳山)、中衝街(即中衝崎,今橋頭區中崎里)阿公店街(今岡山)、半路竹街(今路竹)同為本市境內當時的五大街市(陳文達,1961a : 27)因此庄民至今仍稱本庄為大湖街,或簡稱為湖街。 (資料來源取自湖內區公所網站) |
本里簡介
本里位處台南與高雄來往中途站,省道台一線必經之地,里內有文化歷史悠久的碧湖宮、長壽宮、觀音亭等寺廟,且本里生活機能極為便利,有一傳統市場,又有5家中小型商店,就學有大湖國小,文康有社區活動中心、自行車步道、運動公園等,維護治安的湖內分局也在轄區內。
里28鄰戶數1578戶 土地面積約2.783平方公里 里人口 4269人 男性 2146人 女性 2123人(截至108年10月底止) 診所 3家 中型賣場 1家 經過水域 二仁溪 社區活動中心 |
歷任里長
合併後第1、3屆里長 洪添謀 (--- 至 ---)
電話: 076935599
手機: 0936360606
里辦公處地址:湖內區大湖里民權路2號
黨籍:中國國民黨
經歷:高雄市合併後湖內區大湖里第1屆里長
|
位置簡圖
![]() |